学院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简称光仪学院)于2017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校为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由原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信学部及机械学院等部分专业、学科及队伍优化整合组建的新学院。学院依托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建设,拥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国家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下设光子技术和光电传感技术两个研究所,致力于为光电工程、仪器科学等领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光学工程学科最早可追溯至1949年大连工学院建立的应用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是两院院士、“光学之父”王大珩先生;前身为大连工学院1951年10月成立的应用物理系光学组,当时组长为物理学家郑建宣;该学科于1986年7月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当时院系中最早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1年由留德归国的林钧岫副教授建立了激光和现代光学实验室,其研究成果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1996年该学科被列入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批博士生流动站,并于本年成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8年再次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17年光学工程学科划入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一个一级学科博、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基地。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该学科规划设置了多个学科分支和研究方向,如激光技术、光纤光学和光纤传感技术,光通信和微波光子学、光电测量技术、光子学器件及仪器、生物医学光学、激光光谱分析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1949年建校成立的机械工程系,该系是我校最早设立的8个系之一;该学科于2000年增设“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下设的“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于2005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评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当年学科排名名列全国第八;2015年9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本科专业;2019年该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9位。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建立了一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并设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高性能传感器与执行器、自动化与智能化仪器、微纳光电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等。

光仪学院目前拥有辽宁省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新型功能材料与光电子器件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卫星小型化与先进载荷技术分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高科技发展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铁道集团、中石油、中石化、鞍钢、宝钢等大型企业合作研发项目。

光仪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14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8人、工程师1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国防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大连市领军人才2人、高端人才2人、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14人,大连理工大学领军人才2人、“星海杰青”1人、“星海青千”1人、“星海骨干”4人,并聘请了“海天学者”1人。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教师国际化、培养国际化、氛围国际化,着力构建“院系主体、教师主力、学生中心”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努力发展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学院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集成光电子技术”国际联合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单位,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及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立了硕博联合培养机制,与比利时根特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3+2”本科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开展“3+1+1”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知名教授有长期合作,与日本宇都宫大学、电气通信大学、东京理科大学,以及韩国成均馆大学和延世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院开展深入的互访交流与合作。

目前,学院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发展。学院学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2023届本科生就业率100%,研究生就业率近三年均100%。目前,全院师生团结协作,正在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光电工程、仪器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辐射基地。欢迎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报考,同时也期待专业人才和科研专家的加盟。